close

  《與小澤徵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
  作者:小澤徵爾/村上春樹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4年5月
  □書評人 水母
  2010年1月,指揮大師小澤徵爾在日本召開緊急新聞發佈會,宣佈自己罹患食道癌。他承諾,自己會與病魔戰鬥,早日復出。那一年他摘除了大部分食道,幾乎在鬼門關走了一遭。9月,他如約回到排練場,身體卻大不如前,手臂變得比以往遲緩麻木,腰部宿疾在癌症治療期間惡化。
  2010年12月,因為腰痛和肺炎,他與鋼琴家內田光子在紐約的合作演出被取消。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次年的日本齋藤音樂節上,小澤缺席了8月23、25日的演出,但堅持執棒完成了27日的歌劇。他原本計劃在那一年的9月1日將齋藤音樂節帶到北京。但京滬兩地的樂迷等來的是一封小澤簽名的致樂迷書和一段三分鐘的道歉視頻。
  讓人頗有些訝異的是,小澤徵爾與村上春樹關於古典樂的幾次對話,就發生在自己生命里最引人擔憂的這一年間。從2010年11月到2011年9月,這對年齡相差15歲的朋友,在東京、瑞士、紐約,進行了六場談話。促膝而坐的兩人,一個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世界級指揮大師,一個則是當今日語文壇最暢銷的名字。這番組合很難讓人不聯想到小澤徵爾與大江健三郎的一場對談。2001年,這兩位同為1935年出生的巨匠坐在了一起,從興趣的啟蒙一路談到了人生,這番對話後來被整理成書,就是《我們同年生》。
  比起十年前文學與音樂正襟危坐的嚴肅碰撞,村上與小澤的對談更像是朋友的閑話家常。2010年11月,在村上春樹上日本神奈川縣的家中,兩人進行了第一次對話。沒有主持人,也沒有既定的題目。談論間,小澤說起了多年前、當他還是伯恩斯坦的助手時,與怪傑鋼琴家古爾德合作勃拉姆斯《第一鋼琴協奏曲》的故事。
  “讓如此有趣的故事消失,著實可惜。應該找誰錄下來整理成文才是,至於這個誰是何人——雖然聽起來像是朝自己臉上貼金,但到頭來浮現在我腦海裡的,除了自己別無他人。”前言里,村上這樣風趣地訴說他和小澤對談集的由來。
  拿到這本書後,我最大的疑惑是——誰會讀這本書?答案一定不是村上的書迷。在本書里,看不到村上迷所熟悉的孤寂又溫暖的“村上世界”。在與小澤的對話中,村上恪守本分地充當了一個發問者和記錄者。然而這本書的受眾也並不一定是小澤迷或是古典樂迷。關於小澤徵爾的音樂人生,前有與大江健三郎的對談,後有NHK拍攝的紀錄片《76歲的執念》,在信息的完全度和系統性上,這兩部作品遠超過這本漫談式的對談錄。而對於一般的古典樂入門者而言,村上與小澤甫一開端就以協奏曲切入,談話間還不斷涉及讀譜、對位法等頗具專業性的內容,算不上一本合適的入門讀物。
  然而對我而言,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卻帶來了一種意想不到的體驗。在村上不急不慢的文字里,白髮蒼蒼、胸前掛著眼鏡的小澤徵爾仿佛從視頻里、記憶中來到了我身前,坐在一旁微笑著回憶上世紀60年代的往事、寄居紐約地下室時的清貧、偷走尤金·奧迪曼指揮棒卻被髮現的窘態。在這些絮絮叨叨的回憶里,指揮臺上那個認真激昂的大師形象慢慢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視音樂如生命、卻又幽默隨意的76歲老人。
  2011年,這本對談集在日本出版,書名叫“與小澤徵爾先生談音樂”。在整理成書時,村上將共飲紅茶這樣的細節也一併留下。因而他曾不無遺憾地表示,也許應該給這本書起一個“與小澤徵爾先生共度午後時光”這般快樂愜意的名字。三年後,姍姍來遲的中文版算是補上了他的缺憾。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缺乏節奏感,大概就沒有成為作家的資質。” ——摘自村上春樹《與小澤徵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  (原標題:小澤徵爾這一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ghspraw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